首页 头条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快报

旗下栏目:

从“自然农法”到“田园课堂”,环境健康友好村庄的白杨实践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见习记者王雯  发布时间:2025-09-11
摘要:环境健康友好村庄长啥样?在浙江湖州安吉白杨村,可以找到答案。 漫步村道,毛竹山、茶园、稻田自成一景,溪、塘、水、花交相辉映。村庄金鸡岭山顶的150亩废弃矿坑,被打造成BY366火星营地,工业风与自然野趣相融合,每逢节假日便预定一空;房顶铺满绿草的春

环境健康友好村庄长啥样?在浙江湖州安吉白杨村,可以找到答案。

漫步村道,毛竹山、茶园、稻田自成一景,溪、塘、水、花交相辉映。村庄金鸡岭山顶的150亩废弃矿坑,被打造成“B‘Y366火星”营地,工业风与自然野趣相融合,每逢节假日便预定一空;房顶铺满绿草的春风·乐园幼儿园,既是村里孩子的自然乐园,亦是对外承接环境教育研学培训的课堂;白杨村还借力国家级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持续推进,乡村肌理重焕“最好的模样”......

“我县作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及浙江省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县,正全力推进环境健康友好村庄建设。白杨村通过实施环境质量提升项目、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多元公众参与机制等综合举措,着力营造‘宜居、健康、可持续’的村庄环境,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环境健康素养与参与热情。”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综合规划科科长胡彬介绍。

以自然农法坚守村庄生态底色

夏日的田野里,白杨供销合作社1000亩自然农法种植的水稻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荡漾。

白杨村党总支委员王亚男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土壤的“体检单”——通过土壤测样与改良,采用有氧堆肥、厌氧发酵水溶肥等技术,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提升45%,重点区块达5%黑土地水平。

“环境健康友好村庄的核心在于构建可持续的生活和生产模式,以最小化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支持村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共存。我们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要目标,通过白杨供销社流转全村70%耕地,推行‘自然农法’发展绿色农业,聘请村里老农指导传统耕作,实现虫、草、作物和谐共生。”王亚男介绍。

据了解,2022年之前,白杨村不少农田被村民改种了茶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土壤肥力被侵蚀。养田护山,成为守护生态的根基。而自然农法,则采用多层次、多物种共生农业模式替代单一的茶园、竹林模式,设计“复合种植”体系,引入蜂蜜植物、蔬果及本地野花,吸引传粉昆虫及自然天敌,逐步减少对农药和人工干预的依赖,建立天然“生物屏障”。在土壤管理方面,自然农法以生物堆肥、绿肥及草地修复技术为主,减少翻耕的方式让土壤保留其天然的层次结构,促进植物根系自然生长,并逐步减少外来肥料和药物对生态的负担。

自然农法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更在白杨村建立了一个与环境友好共生的生态模式。

“类似于中医治疗,‘修复’农田,让它恢复到最初的生态系统。现在,田里的黄鳝、甲鱼多了起来,村里出现了很多新的鸟类。”村民翁兆明是村里运营公司的田间管理员,种植150亩农田,欣喜地说着变化。

5公斤装145元,每公斤29元——连日来,白杨村的“云水玉禾”大米在网上推出后,已经卖了近600公斤。对于价高销旺的场面,王亚男说:“自然农法种出的大米,值这个价!”

如今,这片土地年产绿色生态粮油、蔬菜及干货等农副产品40多万斤,年销售农副产品伴手礼1.5万份,产值超150万元,远超常规种植农产品价值。2025年,“春风·白杨”“自然农法”地块获评湖州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生态与效益在此同频共振。

发展“环境健康+乡村旅游业”

在白杨村笋竹两用地前,一座竹制装饰格外引人注目。绿意盎然的乡野之间,几百根竹节编织在一起,勾勒出的竹笋破土而出的形状,不仅成为白杨村的地标,更是对环境友好的宣言。

“白杨村的环境友好提升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措施,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生活环境,并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样板。”王亚男说。

白杨村位于安吉县孝丰镇最北端,浙皖交界之处,四面环山,距离孝丰镇15公里,距离安吉县城32公里之遥。曾经,村集体经济落后,“在外不称白杨人”是村民的口头禅。 

而今,步入白杨村村委会办公楼,一座微缩沙盘引人注目——山谷深处,“等风来”民宿、“春风366”野奢营地等星罗棋布;村道两旁,春风幸福公寓、“春风·乐园”幼儿园等点缀其间;山坡之上,“七彩田园”、生态蛋鸡养殖生机盎然。沙盘上的畅想,已变为白杨村的现实。

在春风谷营地里,帐篷沿着山势而设,咖啡、泳池、篝火,一应设施俱全。

“这里没有工厂,没有企业,有的就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乡风民俗。所以我们在这里的一处山坳建起了春风谷,搭起了帐篷,让城里人拎包来了就能入住。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感受到乡村的热情,找回童年里关于大自然的记忆。”营地里,客人即将入住,春风白杨景区管家金菊芳更为忙碌起来,她抱着一大把村里采来的野花,用来装饰营地。竹筒和野花,就地取材,恰合了这一方野趣。金菊芳也是白杨村村民,看到村子一天一个样,她看在眼里,心里也乐开了花。

金鸡岭矿山,2017年关停后曾一片荒芜。在白杨村环境友好提升方案中,绿色露营地项目对废弃矿坑的山顶秃地进行生态重塑,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旅游的角度出发,将原本裸露的土地进行复绿,营造出自然、生态的露营环境,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体验自然的机会。

现在,一棵棵棕榈树在砂砾遍地的矿山扎下根来,旁边搭建起小木屋,一条可驾车兜风的“天路”也极具设计感。换了风格的废弃矿山更名为“B’Y366火星”营地,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仰望星空、回归自然的诗意居所。

依托良好的村庄环境以及自然农法的农耕体验,村域内已建成旅游服务项目10余个,年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超7万人(次)。

激发共建共享“内动力”

在白杨村春风·乐园幼儿园内,一场植物拓印活动正在进行。制作老师讲述植物拓印的技艺起源与发展历程,让孩子们体验到如何在细腻的布料上,通过简单的按压与色彩的交融,定格住大自然的绚烂瞬间,让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拥有了永恒的生命。

“你们看,我挑选的这片叶子,叶脉清晰可见,拓印出来的效果简直美极了!”一位小朋友兴奋的说道。

“环境友好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环保教育和社区参与,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形成自觉的生态保护文化。而白杨村亲子田园幼儿园综合体,则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我们将自然教育的理念引入乡村,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爱护、学会成长,它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可以发生在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里,更可以在田园间的绿意盎然中。”王亚男说。

幼儿园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俯瞰时,它像是一朵盛放的花儿,呵护着孩子们欢乐的童年。建筑外部铺设了柔软的草皮和小沙丘,还有特色的小菜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随时随地玩耍、学习和探索。

“以前我们村里2间屋子,9个孩子就是幼儿园了,因为条件太差,家长们为了孩子也得走出去。现在,我们建起了安吉第一家未来乡村田园幼儿园,充满童趣的独特设计,让很多假期来研学的城里孩子和家长们都羡慕不已,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想着要把孩子送回来上学。”白杨幼儿园老师陈盈说。

而在白杨村大王山林场边,一条生态廊道已初见雏形。这条总长约两公里的廊道,沿线设置山野研学区、生态观光区、生态核心保护区,成为孩子们“行走的自然课堂”。

近日,“春风·白杨”一村一林共富区EOD项目获批省级EOD项目,通过白杨溪治理、农污治理设施改造等环境工程,深度植入环境健康理念,进一步带动全村文旅产业升级,还将春风餐厅、幼儿园(研学中心)等已建产业都纳入到经营范围,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接下去,我们将构建‘生态+农业+文旅’链条,提升‘春风·白杨’品牌影响力,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转化溢价,从环境质量改善向环境健康品质普惠升级,从关注传统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向以生态健康、人群健康为目标的精细化治理转变。”白杨村党总支书记夏橡栋说。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