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快报

旗下栏目:

金融如何推动绿色消费从“一时热”变“长期香”?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尚玉  发布时间:2025-08-21
摘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探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探索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绿色消费注入强劲动力。但当短期优惠红利期一过,绿色消费金融该如何精准匹配需求、平衡多方利益?绿色消费如何从“一时热”变成“长期香”?

从短期优惠到长期习惯,如何深化绿色消费理念?

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端,是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的深化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逐步普及。

“在《指导意见》中,针对个人消费者主要从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新能源车消费等方面提出引导,并以消费贷款、以旧换新等金融支持模式为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包婕介绍。

在《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中,绿色消费的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低碳建筑消费以及其他绿色消费。与普通消费金融相比,包婕表示,绿色消费产品可以在准入、额度、期限、价格等维度设定“绿色溢价”安排,从而推动“消费+绿色”的发展模式。

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相关探索。例如推出绿色信用卡、个人碳账户等金融服务与产品。例如,广发信用卡持续升级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与特来电、云快充、小桔充电等充电运营商展开合作,强化对新能源车主的高频刚需服务响应;浦发长三角绿色一体化之“最江南”主题卡,瞄准长三角商务族和上班族在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高铁、新能源车充电的四大绿色出行场景,绘制绿色轨迹,通过立减机制,将优惠落到实处。

“当前绿色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整体仍处于前沿探索阶段,金融机构在绿色消费产品创新方面,可遵循‘边试边行’原则,在推行相关业务的同时,探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拓宽服务边界。”谈及如何提升消费者长期绿色消费习惯而非仅靠短期优惠刺激时包婕表示,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深挖绿色消费场景,主动发现客户群体需求并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在产品落地方面,需结合绿色消费理念,通过互动形式的绿色消费宣传,加大客户群体对绿色消费的关注,将绿色理念贯穿产品全环节中。

绿色消费金融面临精准匹配难题

尽管金融机构已在绿色消费领域展开诸多积极探索,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绿色消费金融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金融支持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包婕看来,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商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精准高效匹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商户在完成消费交易时难以实时、可信地向金融机构输出商品的“绿色属性”数据,导致金融机构无法精准识别绿色消费行为,也就难以给予差异化的信贷、额度或利率优惠;另一方面是由于商品数据的不对称可能带来金融风险,例如商品变更改版带来的绿色消费认定合规性问题、消费者退换货带来的绿色标识失效问题等。

包婕认为,需要通过多方合力,打通消费端、金融端、监管端、企业端的绿色商品数据信息,以更好支持金融端对绿色消费行为的识别和认证,并在数据可得和可应用的情形下拓宽绿色消费数据的应用研究。建议细化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的目录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专项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的监督管理办法,从而有效监管金融机构对绿色消费认证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例如,通过定期报送认证数据和开展认证抽查等方式,强调监管部门的风险监控作用,以防范绿色消费中的“漂绿”风险和错认绿色消费的操作风险。

同时,对不符合绿色消费认定(如误导性市场营销)的产品及服务,包婕建议建立配套完善的绿色消费保障机制,并将由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服务提供方决定施行连带责任联合惩戒的可能,包含但不限于将目标企业列入三年绿色信用黑名单、上下游企业均将列入金融机构审慎名单、影响联合授信等。此外,金融业务监管部门可制定金融机构绿色消费评估考核办法,针对不同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运用绿色消费标准的能力。

那么,在设计绿色消费金融产品时,应如何在消费者让利、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包婕认为,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绿色消费金融标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认定标准体系连接金融机构、商户端和消费端,进而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形成。

其次,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规模化发展将从需求端推动相关消费产业链绿色转型。一方面,绿色社会资本的流向及金融端的绿色消费偏好将引导产业链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商户在优质资本的驱动下将主动提升转型积极性。另一方面,市场传导机制能够扩大产业链中的绿色能效,基于市场中的正向反馈,商户将进一步优化绿色供应,提升商品的绿色属性集约度,由点及面推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