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快报

旗下栏目:

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建设美丽宜居的人民城市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峰  发布时间:2025-08-21
摘要: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习近 平考察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提供了遵循。

城市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集聚区、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空间,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载体之一。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切实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安居乐业,共享幸福生活。

深刻把握“两山”理念的时代内涵,筑牢人民城市的生态根基

“两山”理念历经实践检验,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丰富深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建设要在“两山”理念引领下重构发展逻辑。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应当与城市建设并重并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良好的宜业宜居城市环境的向往,切实将城市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民生优势,将城市生态价值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城市建设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来谋划,在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中,始终践行“两山”理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基底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以绿色转型为路径,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

城市建设要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增效。“两山”理念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城市建设要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在城市更新中注重“留白增绿”;通过产业体系的绿色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由“绿水青山”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交通模式创新,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中的应用,对建筑与空间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城市公园—社区绿地—口袋公园”三级绿化体系,治理城市内河和修复湿地生态等措施,解决城市在空气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以系统治理为保障,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要将“两山”理念贯彻落实在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的具体实践中,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发力,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制度优化是根本保障。要不断健全贯彻“两山”理念的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评价考核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切实将制度效能转化为韧性城市治理效能。

科技赋能是重要支撑。城市韧性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离不开科技的应用。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城市韧性治理深度融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人民群众参与是动力源泉。人民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应畅通人民群众参与渠道,通过环保志愿服务、社区议事协商等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监督者。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两山”理念持续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文化等,培养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人民群众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积极监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人民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生态惠民为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城市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通过生态惠民让公共服务更具温度。城市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让人民群众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实现“生态效益”向“民生效益”的转化。

通过生态为民让城市文化更具底蕴。城市的生态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传承。通过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的魅力,让人民群众尽享自然之美、感受文化之韵。

“两山”理念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必须始终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以内涵式发展为战略取向,以系统治理为治理路径,以生态基底守护城市本底,以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以生态惠民彰显人民立场。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发展成果,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