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挥广西比较优势,加快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新质生产力培育初见成效,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美丽广西建设成效显著,南方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美丽广西基本建成,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在优化资源环境要素配置方面,广西将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推进沿海、沿江、沿边等地差异化实施,强化在“4+3+7”矩阵式园区建设中产业布局引导,靠前服务项目选址选线。严格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项目准入,落实重点区域内新建、改扩建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代”或“减量替换”,大力服务以打造南丹县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突破口带动全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广西将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全区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全区力争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焦化企业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海洋、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方面,广西将加快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攻关,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观测站等科研平台,突破一批监测、溯源及数智化等技术攻关和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加强“人工智能+”生态环境治理场景应用,构建覆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监测、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排查等领域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场景。 此外,广西还将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财税政策导向、规范环保信用评价、强化生态环境技术政策帮扶等,持续强化环境经济技术政策供给。同时,结合实际挖掘生态环境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典型案例推广宣传,营造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