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与环境

旗下栏目:

绍兴滨海新区让城市生态底色更亮人居环境更优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陈嘉琦 亦声 章淳 王  发布时间:2025-09-11
摘要:街小巷整洁有序,城市家具焕新亮相这一幅幅天蓝、水清、城美的生态画卷,正是滨海新区以精心护绿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大气、水质、城市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滨海新区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从大气污染防治、水质提升、产业转型等方面协同发力

街小巷整洁有序,“城市家具”焕新亮相……这一幅幅天蓝、水清、城美的生态画卷,正是滨海新区以“精心护绿”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大气、水质、城市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滨海新区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从大气污染防治、水质提升、产业转型等方面协同发力,打出一套生态保护“组合拳”,让城市生态底色更亮、人居环境更优。

治气攻坚,多措并举守护“滨海蓝”

“以前楼下餐馆一做饭,油烟就往家里飘,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啦。”如今,漫步在滨海新区的餐饮街区,不少居民都有这样的直观感受。这两年,新区针对餐饮油烟治理推出一系列精准举措,不仅留住了城市烟火气,还让城市空气更清新。

为了优化餐饮油烟管控,滨海新区对辖区1792家餐饮店铺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建立动态管理清单。针对露天烧烤等流动性业态,滨海新区设立临时疏导点并加强规范管理,要求所有摊位100%安装小型油烟净化器,并统一接入大型集中净化管道,构建“摊点初净化+场地再处理”的双重过滤体系,确保油烟排放综合净化率稳定在95%以上,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餐饮油烟治理,秸秆露天禁烧管控、涉气企业管控以及扬尘管控同样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在滨海新区多个小微企业园、涉气“低散乱污”企业,原本的老旧设备已陆续更新,曾经的废气直排现象已消失;各在建工地内,施工围挡沿边界连续密闭,裸露黄土被绿色防尘网紧密覆盖,进出的工程车缓缓驶过冲洗平台,高压水枪将轮胎缝隙里的泥土彻底冲刷干净。“我们安排专人每天对扬尘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还在工地关键位置安装了空气在线监测设备,屏幕上实时显示PM10等指标数据,一旦数值超出标准,立刻启动整改预案。”滨海新区一位在建项目的负责人指着监测设备介绍说。

滨海新区持续完善大气联合调度指挥中心运行机制,通过每日研判、每日复盘,确保交办事项落实与问题隐患整改到位。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让新区大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群众抬头可见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治水提质,多管齐下攻坚“碧水绿”

在贺家池水域,经常可见这样的治水场景:工作人员驾驶作业船缓缓穿梭在湖面,手持高压喷枪对准水面,将抑藻剂均匀喷洒开去;遇到芦苇荡周边、近岸浅水区等蓝藻易聚集的区域,作业人员会特意放慢船速、加大喷洒力度,通过精准施药全力预防蓝藻蔓延,守护水体生态平衡。

近年来,滨海新区孙端街道以河湖长制为核心抓手,将辖区河湖保护治理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开展剿灭福寿螺卵、河湖问题大排查、水域非法捕捞设施清除等多场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不断加强源头管控、常态化开展水域垃圾清理、推进生态治理,并引入数字化治水手段、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全方位筑牢辖区1.1万亩水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切实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水质是城市生态的“晴雨表”。为推进曹娥江流域水质提升,滨海新区创新实施“一点一策”总氮精细管控,斗门街道马海片区是重点区域之一。

斗门街道城建(新农)办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治水措施落地见效,街道建立专项行动小组,深入实施“163”治水行动,以1个总氮管控治理项目为抓手,开展河道雨水口排查整治行动、园区“污水零直排”巩固提升行动等6个专项行动,推动马海片区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当前,已被列入滨海新区2025年政府投资项目的斗门街道丰收闸总氮管控治理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其中,总投资达400万元的马海片区总氮污染溯源与智能化管控项目已完成招标,后续将搭建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水质智能动态监测,让治水更精准、更高效。斗门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雨排口信息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持续改善片区水质,让曹娥江的水更清、岸更美。

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

位于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浙江宇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内,工艺工程师冯源正对一套印染企业定制的中水回用设备进行模拟测试。近年来,企业自主研发的膜处理系统作业效率稳居行业前列,为新区及周边区域印染企业提供绿色技术支持。

眼下,在滨海新区,像宇邦环境这样的环保绿色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培育制造业绿色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新区蓬勃发展的产业版图中,绿色正在成为最亮眼的底色。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业内领先的化学法循环再生聚酯生产企业。通过化学解聚等十几道精密工序,企业将废旧纺织品转化为高品质、多功能、可追溯且可永久循环的聚酯纤维。

“我们已全面搭建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系统,积极建设光伏项目、采购绿电,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智慧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两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53家。“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行生产制造绿色化项目,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工业节水技改等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推动规上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滨海新区以构建“4311”产业新体系为总牵引,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新区提质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今年,新区102个市重点工业项目中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类项目达到18个,全年计划投资超22.3亿元。

 
 
责任编辑: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