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村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在于有效防止农村黑臭水体反弹。笔者认为,要持之以恒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以不断巩固治理成果,实现长治久清。 坚持控源截污常态化。要紧盯源头,严格执法监管,切实做到常抓不懈。一是生活污水要严管。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建立完善“政府补贴与合理收费”机制,杜绝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等现象。二是畜禽粪污要严管。规模化养殖场须配套并正常运行粪污处理设施;在散养户中推广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或种养结合模式,实现资源化利用。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农业污染要严管。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建设生态沟渠、沉淀塘等,净化农田退水;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回收点,便利村民投放,切实从源头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废水要严管。加强对农村小作坊和小企业的监管,组织督促工业企业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纳入排污登记管理,并严格持证排污、依证排污,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对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存在违法排污行为的农村小作坊和小企业,要依法坚决关停取缔。 坚持巡查监管常态化。一是压实河长责任。明确村级河长每周巡查重点,如入河排污口、垃圾倾倒点状况,以及水体颜色气味是否存在异常等,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处置并跟踪督办直至解决。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农村网格员制度,实现专人负责,定期开展巡查工作。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在组织定期巡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对关键点位,应投入必要资金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实现实时预警;畅通村民举报渠道,确保“有报必查、查实严处”。三是从严执法问责。对粪污偷排、垃圾入河、违法排污等行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需联动执法,依法从严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震慑;要组织力量进行不定时监测,掌握水质变化情况。要定期通报各村水质状况,考核要动真碰硬,问责要严肃有力。 坚持宣传教育常态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缺乏广泛认同和自觉行动,治理成果便难以巩固。因此,必须坚持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一是贴近实际宣传引导。聚焦本地主要污染源,用通俗语言阐明危害与对策。比如讲清畜禽粪污直排会污染水源、滋生蚊蝇及传播疾病的危害;说明农药包装、塑料垃圾对河道的长期毒害;阐释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及农业废弃物处置不当对水体的污染风险等。二是灵活多样宣传引导。综合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入户宣传、微信群等发布警示案例;开展“清洁户”评比积分奖励;将“不乱倒污水、不乱扔垃圾”纳入村规民约;在学校开设生态环保课程,以学生带动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三是因时因地宣传引导。结合农时季节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比如春耕前强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雨季前预警垃圾入河、粪污溢流风险,让护水意识融入日常。 根治农村黑臭水体反弹是一场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方能有效防止反弹,确保乡村河塘沟渠清水长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