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怀宁县以水质提升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全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监管保护。印发怀宁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系列文件,健全属地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保护机制。构建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县级水源地每季度开展一次62项指标监测,每年开展一次109项全分析监测,乡镇“千吨万人”水源地水源地每季度开展一次29项指标常规监测,目前两个县级水源地均安装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根据“划、立、治、测、防、管”原则,系统科学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县内在用水源地均按规范报批划定,规范设立界标、警示牌。建立日常巡查与河湖长问题排查联动机制,不定期对水源保护区开展巡查,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全程跟踪督办,推进水环境问题快速发现、快速整治,限期消除安全隐患。修订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水源地应急处置应对水平,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截至目前,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下浒山水库与备用水源观音洞水库水质均稳定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全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制定县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长期专项规划,因地制宜与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安徽省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方案》,对全县河湖沟渠等周边污染源逐一排查,制定“一水一策”整治方案,针对每一条黑臭水体制定具体整治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四项考核”工作任务。着力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治理设施建设改造,强化设施运行管理,提高收集管网入户率和污水处理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成功获批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2000万元,为推进整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怀宁县农村污水治理率达35%。同时将整治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每半年进行一次水质监测,确保水体不返黑不返臭。截至目前,已完成8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7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18个乡镇16座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 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与水利、旅游、农业、规划等部门的对接与沟通,优化各部门资源配置,积极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等,统筹规划,加大水生态项目支持力度,夯实管水护水保障机制。2024年怀宁县共谋划完成市级重点项目12个、县级重点项目21个,匡算投资约35亿元。全年续建、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25.91亿元,其中皖河圩皖河站工程获省水利工程“禹王杯”奖。积极推进水网建设规划、皖西南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怀宁部分)的编制工作,大幅度提升全县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易涝区、山洪沟防洪排涝能力,水安全防线不断筑牢。投入资金500万元,实施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修复)200余亩,为湿地公园水生态安全、物种多样性、湿地生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