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快报

旗下栏目:

海绵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

来源:人民日报《民生周刊》 作者: 严碧华  发布时间:2022-08-02
摘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大转变,强调系统化全域推进,让城市更有韧性。 又到汛期,城市防洪防涝备受关注。 多年来,因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现象并不鲜见,再加上雨停即旱、河水黑臭等问题交织,城市防洪防涝压力陡增。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启了海绵城市建
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大转变,强调系统化全域推进,让城市更有韧性。
 
 
又到汛期,城市防洪防涝备受关注。
 
多年来,因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现象并不鲜见,再加上“雨停即旱”、河水黑臭等问题交织,城市防洪防涝压力陡增。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
 
形象地说,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5年4月,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开始试点;2016年推出第二批。
 
这些试点城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了一系列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些地方仅注重末端治理,完全寄希望于通过河道、污水厂和河湖湿地等解决问题,结果是事倍功半。
 
通过试点发现,要做到事半功倍,不仅是末端治理,还得控制住源头,系统化全域推进。
 
2021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
 
今年4月,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问题导向,当前以缓解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为重点,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受访专家指出,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大转变,强调系统化全域推进,让城市更有韧性。
 
 
 
 
 
两批试点
 
 
 
地处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的常德市,城市腹地有条穿紫河,是奔流千年的古运河。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采菱行》里的诗句。资料显示,穿紫河的名称由诗中“紫菱”而得来。
 
这样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在20世纪80年代,部分河道却因城市扩展而被填埋,被分割成多段水体,受垃圾与沿岸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体严重黑臭,曾一度被划定为“黑臭河”,沿岸居民意见很大。
 
2004年前后,常德市开始对穿紫河进行第一轮整治,完成了清淤、岸线硬化和补水工程,但直至2008年,穿紫河还没有发生有效好转。 
 
2015年,常德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当年,常德全面启动了对穿紫河的整治工作,采取调蓄、生态净化等海绵化措施,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大幅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今天的穿紫河环境优美,是常德城市一条流光溢彩的金腰带。
 
和常德同一批成为试点城市的四川省遂宁市,也曾一直被“水”所扰,为“水”所困。
 
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少,且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另一方面,降雨量大时,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大,经常“水多”为患。
 
 
△江苏宿迁山水绿廊
 
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针对因区域内低山浅丘、降雨充沛等特点易造成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遂宁投资119.4亿元,完成市政道路、建筑小区、公园湿地等346个试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内涝、黑臭水体等突出城市病。
 
和常德、遂宁同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还有江苏镇江、浙江嘉兴等地,共16座城市。紧随其后,2016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14个试点城市名单。
 
两批总计30个试点城市,既考虑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考虑了南北方的气候不同,涵盖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而且,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不同,试点内容各有侧重。
 
“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是针对现有城市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解决环境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副院长谢映霞曾表示。
 
经多方探索,大部分地方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内涝、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等问题,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系统化推进
 
 
 
在上述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不少地方发现,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系统化全域推进,源头、末端治理并举。
 
基于此,在前期两批试点完成之后,我国开启了新一批试点。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新区以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强化管理,通过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建设,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老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城市绿地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地下管网(管廊)建设等工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补齐设施短板,“干一片、成一片”。
 
当年5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举行2021年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
 
评审会主会场设在北京,全国24个城市设分会场,评审答辩采取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进行。经过陈述、答疑、评审等环节竞争性选拔,唐山、长治等20座城市确定为首批示范城市。
 
2021年12月,《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印发,绩效评价结果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评价等级补助。评价办法明确对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A、示范期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在拨付资金时适当加快进度。对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C和D、示范期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滞后的,适当缓拨、扣拨补助资金,并作为示范城市所在省份下一年度参与示范评审的重要依据。
 
山西省长治市,自201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成立了专业管理实施机构,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等工作。
 
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后,长治围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锚定打造山水相融、生态引领的太行宜居山水名城目标,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全流域构建区域海绵体系、全要素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全维度补齐设施短板、全方位打造高质量海绵社区,着力打造山—城—湖全域系统生态修复与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统筹采煤沉陷区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带动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三个示范”。
 
今年3月25日,财政部发布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1年绩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A档城市5个,B档城市15个。其中,长治为A档。
 
前不久,“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公示,入选城市包括秦皇岛、晋城、呼和浩特等25座城市。
 
 
 
让城市更有韧性
 
 
 
海绵城市向系统化全域推进,目的是努力让城市更富有韧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通俗地说,韧性城市是在逆变环境中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
 
当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面临更大压力,远不止防洪、缺水和生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龙瀛撰文指出,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点之一,核心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未雨绸缪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动从传统的灾害管理向以容灾、耐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这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不只是具有弹性,还要有韧性。而且,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