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锚定 “美丽平安建设”目标,通过南北山绿化、湟水河流域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建设项目,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不断夯实平安现代化建设的绿色本底。 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62.15%,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6%,元石山、建筑垃圾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4.7%,湾子桥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标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县域考核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推动美丽平安建设,平安区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全面发力。 在责任落实层面,平安区要求全区上下保持清醒,明确方向,自觉扛牢环保政治责任。对标党中央和省市部署,不断增强 “政治三力”。将生态环境工作置于优先推进位置,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各项决策落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环境改善方面,平安区秉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聚焦工业污染、河湖整治、土壤防控等重点领域,全力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加大对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的销号力度,并开展 “回头看” 工作,确保问题不反弹。同时,深入挖掘 “两山” 实践基地潜力,促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针对全域无垃圾无污水问题,平安区多措并举、防治结合。全力开展全域无垃圾无污水行动,在城区狠抓环卫精细化管理,在农村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保洁。持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升级,严格监管企业排污。 此外,平安区拧紧责任链条,真抓实干,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带头督导,各部门履职尽责。生态环境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协同机制。完善考核问责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共同绘就美丽中国平安新图景。 面对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平安区将全面梳理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组织各乡镇及单位对已整改问题开展 “回头看”,建立长效机制,杜绝问题反弹。倒排工期,确保整改任务提前高质量完成。聚焦重点领域,平安区强化全链条管理。开展重点区域垃圾治理,持续排查农村生活污水情况,整治黑臭水体,优化污水处理厂站运营,对湟水河排污口进行闭环管理,推进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落实河湖长制,提升河流水质。在强化责任担当方面,平安区构建立体责任体系,融合监管与问责机制,防范重大环境风险。全区上下树牢底线思维,守好生态安全底线。 同时,深化生态价值转化,平安区激活会商督办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智慧化信息网络,提升治理效能。锚定 “全域无垃圾、无污水” 目标任务,融入区域发展,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以生态 “含金量” 提升发展 “含绿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