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与环境

旗下栏目:

榆阳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铺就幸福底色

来源:民生在线 作者:吕晶 延丹  发布时间:2022-07-15
摘要:在榆康社区,蜂巢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隔三岔五去高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在定慧寺社区,孩子们最喜欢在周末去社区上免费的艺术培训课;在孟家湾乡,五级网格长尽心尽力收集并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大河塔镇,拴正人家讲卫生、讲公道、守信用,引领

在榆康社区,“蜂巢”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隔三岔五去高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在定慧寺社区,孩子们最喜欢在周末去社区上免费的艺术培训课;在孟家湾乡,五级网格长尽心尽力收集并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大河塔镇,“拴正人家”讲卫生、讲公道、守信用,引领所有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图片

2019年,榆阳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两个“国字号”创建区。几年来,榆阳区以两个“国字号”示范创建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今年,榆阳区研究制定乡村治理十二条措施和社区治理十二条措施,整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十二措施”,就是从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多元格局、推进智慧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推进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各十二条具体措施,有效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 发挥集成思维——构建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榆阳实践”

“郑阿姨,你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前段时间做手术医保都报销了吗?”6月20日,定慧寺社区主任许青搀扶着70多岁的郑凤英,关切地询问着。定慧寺社区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365社区工作法”,倡导全年365天时时处处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服务,把一个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管理难度大的老社区,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宜居、文明祥和的温馨关爱型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图片

在上郡路街道办夏洲路社区,老党员杨明喜组建自管小组,为社区解决了一系列烦心事;在沙河路街道办榆康社区,老党员马香梅组织居民开展业余文化生活;在崇文路街道办学院社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与小巷居民交朋友、拉家常,找准居民“需求点”……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榆阳实践”雏形初具,其基本内涵为党建引领、集成思维,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谋划,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以基层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着力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推动人、财、物等向基层下沉,赋予基层更多社会治理主导权和主动权;网格推进、科技支撑,在城乡全面推行全科网格治理服务,打造区乡两级智慧治理指挥调度平台,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五治融合”;立足城市、乡村两大治理板块,通过“七联七制、双十二措施”分类推进实施,构建形成榆阳区基层治理的总体思路。

图片

《关于深入推进社区治理的十二条措施》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机制,深入推进多元共治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完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全面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能力。

依据十二条措施,榆阳区实施城市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和组织力提升行动,纵向上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巷道)—楼栋(院落)”五级党组织体系,打造纵向贯通的“组织网”;横向上创新设置方式,采取联建、派建、兼合式、双向交叉任职等措施,推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深度嵌入各类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市场经营主体等治理组织,有效延伸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触角,构建形成以城市基层党组织为枢纽、各类治理组织力量有机耦合的组织体系。

图片

与此同时,榆阳区围绕《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的十二条措施》,定期研究、定期推进、定期督导重点任务落实,确保试点示范任务持续推进、深入落实。加强换届后的镇村两级党组织建设,探索组建城乡党建联合体,深入开展“评星晋级、追赶超越”巩固提升活动,动态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领导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坚强堡垒。

倾听民情民意 解决民盼民需——构建形成抓治理促平安推进体系

最近,针对村里部分群众的用地纠纷、邻里关系,三道河则村将说事地点搬到农户的伙场盘子,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成功化解纠纷。“听、理、劝、退、合”是孟家湾乡“伙场说事”纠纷调解五字诀。无论大事小事,敞开说、明白说,已经成了孟家湾乡村民“伙场说事”的一种习惯。

图片

2020年,孟家湾乡全面推行“伙场说事”模式,确定每户“伙场”为说事地点,通过发放调查表、征求意见书等方式,采取固定时间集中“说”、党员联户上门“说”、急事要事现场“说”的方式,让乡村干部走到农民群众中间,化解基层矛盾,倾听民情民意,解决民盼民需。每月一次排查摸底,每季度一次现场说事,每半年一次彻底清理,“伙场说事”这一模式的推行,实现了矛盾发现得早、纠纷化解得了、问题解决得好,这一模式也是榆阳区不断创新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的一个缩影。

调解邻里纠纷、借贷纠纷、合同纠纷……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小案,背后却是关乎寻常百姓的大事。全面提升社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建设。“双十二措施”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外联动联调对接,线上线下多元解纷,使“诉求说事”向“共谋发展”和谐转变。

图片

榆阳区坚持抓社会治理促平安建设,对标平安建设省上考核18项指标,对标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30项重点任务,将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榆阳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综合推进,一体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筑牢全区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将城市全科网格治理全面推向乡村治理实践,推广孟家湾乡“多级网格精细化治理”、鱼河镇“网格化+信息化”等全科网格建设先进经验,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目前,全区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7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2个、律师调解室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508名,全区31个乡镇(街道)和39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基本实现小事化解在基层、大事不会出辖区。

图片

充分利用综治中心、全科网格、矛调平台等治理成果,通过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多元矛盾纠纷调解等治理方式,全力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榆阳区全省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连年攀升,全区信访总量和往年相比下降19%,法院受立案件同比下降12%。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全面规范城乡3063个全科网格建设,压茬推进城区79个社区标准化示范建设,探索开展76个老旧小区“微治理”,有效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汇聚“拴正”能量 激起发展活力——构建形成各具特色治理实践集群

走进大河塔镇柴兴梁村,“拴正”的院落,整洁的村庄,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安居乐业的景象。村民白品品家的院落里,农具和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门前的水泥凉台平整洁净,院子一角有一畦菜地,种植着时令蔬菜,整个庭院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图片

“去年我返乡回来,正好赶上政府的旧居改造项目,修缮后的房屋院落焕然一新,住着感觉心情舒畅。”白品品说,现在生活环境特别好,全村的道路都硬化了,他家还被评为“拴正人家”,奖励了一台电视机。

大河塔镇党委书记刘生鑫介绍,近年来,大河塔镇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起步,深化积分制运用,建立“拴正人家”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人拴正、户拴正、村拴正、镇拴正”,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图片

各乡镇、街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分类实施、精准治理,聚焦群众需求精细落实,整乡整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实践典型。比如,统筹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城区街道全面推开“五级五长、六员服务”社区末端精细化治理机制;城区12个街道和乡村19个乡镇都能推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创新实践典型,明珠路的“三长制”、大河塔的“拴正人家”、孟家湾的“追梦超市”、金鸡滩的“五个五治理举措”等都取得明显的治理成效。榆阳区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2021年被评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区。

图片

目前,“双十二措施”已经为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搭建起“四梁八柱”。在街道,巩固、拓展、提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大力实施全科网格规范化提升工程,巩固拓展“嵌入式”社区治理机制,扎实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治理”工作。在乡村,探索、创新、落实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任务,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广运用“清单制”,持续加强新乡风新民风新村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建设,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图片

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正如建设一座“大厦”,该区将不断丰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让这座“大厦”更加牢固、更具美感,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榆阳特色的治理路子,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