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民生快报 乡村振兴 民生论坛 基层传真 民生与法 民生与教育 民生与健康 民生与环境

民生与环境

旗下栏目:

榆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来源:民生在线 作者:郭岐川 杜欣  发布时间:2021-12-22
摘要:近日,榆阳区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公布,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恢复有力、质效向好”的良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910.04亿元,同比增长12.9%;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52.94亿元,增长64.1%;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收入60.90亿元,增长35.4%……
  近日,榆阳区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公布,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恢复有力、质效向好”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榆阳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全面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和谐乐章。
 
  聚力转型升级 增强发展活力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记者走进位于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的300万吨矿物固废煤矸石及建筑固废综合处置循环再利用项目现场,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现场依然是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
  “我们的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到了收尾阶段,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预计12月中旬就可进行设备调试。”陕西汇荣禾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智仁介绍说,该项目引进的是国际领先的固废制砖和墙体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备,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各类环保型建筑材料砖5亿块,每年能处理附近各大煤矿产生的矿业固废煤矸石和建筑垃圾约300万吨,是目前西北地区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固废处置再利用项目,近日工人们仍然在抢时间、抓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近年来,榆阳区按照“园区引领、项目带动”战略,以榆阳高新区、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为载体,相继引进兖矿、华电、陕煤、有色、中盐、中能等100多个“国字号”“省字号”大型企业项目,上马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重大项目200多个,形成高端能化、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集聚集约、多元并举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支撑。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榆阳区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榆阳区按照“三转三补”思路,稳步推进结构调整,推动能化工业逐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和发展基础,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现代智慧物流、文旅融合等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随着陕北民歌博物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夫子庙“六馆一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的建成,异彩纷呈的“大美榆阳”文旅系列活动的推出,以及3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形成,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累计突破140亿元,成功创建“中国民歌之乡”,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先进县区和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
 

 
  聚力乡村振兴 促进共同富裕
 
  金秋时节,鱼河镇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杆,放眼望去遍野金黄,稻香扑鼻,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大型水稻收割机一边穿梭在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里来回作业,一边往运粮车里卸载稻谷,一派丰收的景象。
 
 
  四娃圆梦家庭农场是榆阳区知名农特产品“鱼河大米”的生产地之一。近年来,“鱼河大米”除了在榆林当地线下销售,还新增了线上销售,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扬州、西安等全国各地,实现了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机械化作业成为水稻收割的‘得力干将’,而电商平台又给水稻插上了‘翅膀’,让它们卖得好、销得远。”四娃圆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常成告诉记者,该农场共1400亩水稻,预计每亩平均能收入4000多元。
  经过几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探索,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推动榆阳区现代农业不断转型升级。全区共成立乡镇总社21个、村(组)合作社411个,界定成员35万人,颁发股权证11万本。通过改革,全区20多万亩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实施“一户一田”互换并地5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的思路,强力推进10万亩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30万亩饲草、200万只榆阳湖羊、20万头肉牛等“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区65万亩高产玉米、30万亩脱毒马铃薯、15万亩优质小杂粮提质增效、连年丰收;8万亩大漠蔬菜、5万亩优质果树保障了市民“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3万余亩中药材、富硒水稻以及青云万寿菊等一批高附加值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榆阳区从传统农业大区正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农业强区。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9.92亿元,增长5.4%,实现增加值26.82亿元,增长5.1%。而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0.49亿元,增长7.1%。
 
  聚力生态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
 
  近年来,“蓝天越来越多”成为榆林人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最直观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一睹驼城清新靓丽的风姿。榆阳区的生态环境不断刷新“颜值”,使这座美丽的古城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这样的好天气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最近刚下过雪,整个天空像被洗干净一样,明亮清新,非常舒畅,希望每天都可以见到咱们的‘榆林蓝’。”正在陪家人逛公园的雷艳阳女士高兴地说。
 
 
  截至2021年11月10日,榆林优良天数达到264天,其中优55天,比去年全年增加12天。期间,从8月8日至11月5日,实现连续90天的优良天数,刷新了2020年连续83天优良天数的记录。
  为了捍卫这一穹蔚蓝天空,榆阳区凝聚“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初心使命,全力开展“十大攻坚行动”,对道路扬尘等10大重点污染源进行专项治理,全力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并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源头治理。2020年8月建成投运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中心,扎实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织就出一张严密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探索出一条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径,全力实现大气污染精准防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总目标。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榆阳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和绿化造林工作,全面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年均新增营造林10万亩以上,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8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5.8%。统筹推进矿区基础设施升级、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全国矿区生态治理综合改革实验区。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措施和长效治理机制,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聚力民生保障 提高生活品质
 
  今年秋季开学后,榆阳区的家长和学生们欣喜地发现,以往繁重的各科书面作业减少了,熬夜写作业、疲惫上课现象一去不复返。
 
 
  “老师在课后延时服务给我们辅导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问老师。我们的作业减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还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榆林市第七中学八年级学生潘若昕说。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榆阳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差异化课后服务,做到落实“双减”不打折,教学改革“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年来,榆阳区投入60多亿元,实施城乡校建项目153个,创新推出校长职级制、阳光招生制、教育联合体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增学位4万多个,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省级教育强区。
 

 
  大力推进健康榆阳建设,建立紧密务实的医联体、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建成全省医改先进县区。构建“区乡村组户”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中心村老年幸福院全覆盖,养老保险“一网通办”成为全国示范窗口。在全市率先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基层治理城市“七联”、乡村“七制”工作法,扎实推进平安榆阳建设。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丰硕成果,一组组亮眼数据……成绩的背后,彰显着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洋溢着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喜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阳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以昂扬斗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齐敏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