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面对海冰、冰川和积雪正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且影响日益加剧这一事实,世界气象组织(WMO)重申了对极地科学和国际冰川合作的长期承诺。 WMO执行理事会支持 WMO积极参与定于2032至2033年举行的第五次国际极地年(IPY-5),并指出以往的极地年推动了业务预报、研究和服务的改进,带来了全球效益。 最近一次国际极地年(2007至2008年)留下诸多宝贵遗产,如 WMO的全球冰冻圈观测、从太空进行极地观测等。极地的研究经验也惠及低纬度地区成员,例如借鉴北极模式,建立了覆盖亚洲高山的第三极区域气候中心网络及相关气候论坛。 WMO是当前国际冰川保护年的联合发起方之一。欧盟委员会(EC)决议要求其极地和高山观测、研究与服务专家小组协同相关国际组织,配合WMO对第五次国际极地年产生良好作用,并推动开展科学合作、建立交流与伙伴关系。 决议还强调了潜在的重点关注领域,包括加强极地监测、观测、数据交换、科学研究与服务;促进机构间协调,充分发挥极地轨道卫星及其他冰冻圈卫星的监测效益;支持将科学成果转化为业务服务;支持区域气候中心网络有效运行;加强合作,促进有效实践和知识的分享。 第五次国际极地年由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牵头,国际科学理事会(ISC)支持,旨在汇聚全球著名科学家和利益相关者,为应对环境变化等提供务实见解,促进国际合作与包容性。(编译:张嘉赫来源:WMO官网) |